民间为何会有冬至节“不吃水饺,冻掉耳朵”的说法?

2021-09-20T00:59:25最佳经验
- 01
源自于医圣张仲景的“祛寒娇耳汤”
相传一年冬天特别寒冷,不少人耳朵上生了冻疮,张仲景心里很不好受,研制了一个名叫“祛寒娇耳汤”的方剂,将驱寒暖身的药材煮熟抱在面皮里给大家吃,老百姓吃了之后冻疮就好了,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治病救人的事迹,便在每年冬至节这天吃药食。后来,这种药食发展成为水饺。
据史料记载,冬至作为节日来过,源于汉代。唐朝以后,这一天又多了祭祖的习俗。《清嘉录》中说,冬至节和农历的新年差不多,是人们很重视的一个节日。冬至节这天,皇帝不上朝,店铺不开张。据说,冬至节“不吃水饺,冻掉耳朵”的说法,源自于医圣张仲景的“祛寒娇耳汤”。
相传,东汉末年,各地灾害不断,瘟疫横行。告老还乡的医圣张仲景虽然整日忙于治病救人,但仍然有很多乡人得不到及时救治。话说有一年冬天,天气特别寒冷。忍饥挨饿,加之疾病缠身的百姓抵抗力下降,不少人耐不住严寒,耳朵上生了冻疮,严重者一命呜呼。张仲景分身无术,看在眼里,痛在心上。为了帮助百姓解除冻灾,张仲景研制了一个名叫“祛寒娇耳汤”的方剂。他让人在村口空地上支起一口大锅,将那些祛寒草药放在锅中煎熬,再将暖身排毒的辣椒粉撒入锅中,煮好之后,命人将这些材料包进了面皮中,分给百姓吃。这种东西既可以充饥,又能治病祛寒。人们吃了张仲景做的药食,感到浑身发热。时日不多,耳朵上的冻疮便结痂痊愈了。此后,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治病救人的事迹,便在每年冬至节这天吃药食。后来,这种药食发展成为水饺。由此民间流传,冬至节吃水饺,耳朵就不会冻掉。
有关冬至节吃水饺,老北京还有这样一种说法:古代,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,为害最烈的两个恶名昭著的匈奴首领名叫“浑”和“屯”。终日生活在恐慌中的百姓痛恨匈奴,便用肉馅包成大肚水饺,把这种食品叫做“浑屯”。在冬至节这天,边地百姓都会制作这种食品,吃了泄愤。他们相信,这样一来,匈奴人就会得到惩罚。久而久之,民间便形成了冬至节吃大肚水饺的习俗 。后来,人们就将“浑屯”谐音说成了“馄饨”。
相关经验推荐
- Q测量体温的正确方法都有哪些
- Q怎么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网站上查询药品
- Q怎么把新鞋撑大
- Q新手如何学会电动车?
- Q如何自动存取款机上存款
- Q宝宝发烧吃什么食物
- Q网购没收到货,但快递显示已签收了,怎么办
- Q大学生工作后自己办社保卡流程
- Q科目二考试的绝密技巧及注意事项
- Q为什么磕头虫会“磕头”?
- Q为什么翼龙能在空中飞行?
- Q为什么昆虫没有鼻子却嗅觉灵敏?
- Q长期大量喝茶,会伤肾吗?怎样喝茶才对人的身体最好?
- Q什么时候吃枸杞最好,每天吃多少粒?
- Q100元人民币在印度能买到些什么?
- Q为什么感觉半个中国的人都说四川话?
- Q婴儿抽搐症的表现大概是什么呢?
- Q如何解释“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”中的太岁?动土会怎样?
- Q俗话说:“一人不进庙,二人不看井,三人不抱树”是什么意思?
- Q你知道哪些特殊血液?有多罕见?
- Q请问豆腐乳对身体有害吗?
- Q有营养又吃不胖的坚果有哪些?
已有 2799158 位网友注册
已帮助 289895 人解决了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