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称正派的人为正经人?

2021-09-22T23:12:41最佳经验
- 01
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朝。当时官方规定一般学校都要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。而且将儒家经典分为“正经”和“旁经”两类。其中正经是重中之重,必须都很熟悉且对一两部极其精通才算学成。读“正经”的人也称为“正经人”,而读其他的书则被视为不务正业。后来正经被引申为态度庄重、正派的意思。
“正经”一说最早出现在唐代。唐代,政府规定除音乐、算学等专门性学校外,其他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基本教学内容,并进一步将儒家经典分为“正经”和“旁经”。其中“正经”部分为学生必学之课,要求至少要全部熟悉,并精通其中的一部分,方可毕业。
具体而言,正经又可分为“大经”、“中经”、“小经”三类。其中《礼记》、《春秋左氏传》为大经,学制为三年;《诗经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为中经,学制为二年;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春秋公羊传》、《谷梁传》则被称为小经,学制为一年半。而“旁经”则是指《孝经》和《论语》,学制为一年。
相比而言,学校对于“正经”的教学要重视得多,每一门经都有专门精通这一经的老师讲解,对学生学习“正经”的要求也比“旁经”高得多。后来,随着儒家学说的演变发展,“正经”具体所指也有所变化。到南宋,理学大师朱熹将《论语》提出来,与《孟子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并为“四书”,加上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易》、《礼》、《春秋》的“五经”,形成“四书五经”。此后,“四书五经”成为读书人奉为圭臬的“正经”。
另外,历史上也一度有人将儒家的“十三经”都作为“正经”,而将其他“诸子”著作作为“ 旁经”的分类法。比如晋代的葛洪在《抱朴子·百家》里言:“正经为道义之渊海,子书为增深之川流。”总体而言,因为儒家学说一直为统治者所推崇,这些“正经”变来变去也不出儒家“十三经”。因为历代科举考试都是以这些“正经”为考试内容,对于“正经”的掌握水平决定了读书人的命运。因此读“正经”就包含有做官的可能性而被视为“正经事”,读“正经”的人也称为“正经人”,而读其他的书则被视为不务正业。
相关经验推荐
- Q测量体温的正确方法都有哪些
- Q怎么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网站上查询药品
- Q怎么把新鞋撑大
- Q新手如何学会电动车?
- Q如何自动存取款机上存款
- Q宝宝发烧吃什么食物
- Q网购没收到货,但快递显示已签收了,怎么办
- Q大学生工作后自己办社保卡流程
- Q科目二考试的绝密技巧及注意事项
- Q为什么磕头虫会“磕头”?
- Q为什么翼龙能在空中飞行?
- Q为什么昆虫没有鼻子却嗅觉灵敏?
- Q长期大量喝茶,会伤肾吗?怎样喝茶才对人的身体最好?
- Q什么时候吃枸杞最好,每天吃多少粒?
- Q100元人民币在印度能买到些什么?
- Q为什么感觉半个中国的人都说四川话?
- Q婴儿抽搐症的表现大概是什么呢?
- Q如何解释“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”中的太岁?动土会怎样?
- Q俗话说:“一人不进庙,二人不看井,三人不抱树”是什么意思?
- Q你知道哪些特殊血液?有多罕见?
- Q请问豆腐乳对身体有害吗?
- Q有营养又吃不胖的坚果有哪些?
已有 827017 位网友注册
已帮助 218460 人解决了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