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书收藏中的善本是什么意思?

2021-09-15T14:26:31最佳经验
- 01
善本是一种关于古籍、手稿、文献等纸质出版物的概念。在书稿流传中,常常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版本;而其中经过仔细的校勘、抄写、印刷等修缮所得到的珍贵、优秀的版本,即称为“善本”,有比较高的收藏、流传的价值。
经名家校正的善本,是读书人、藏书家争相搜购的珍品。有些学者更会记下校雠经过,撰成“校勘记”,附于定本末后,是后世治学考证的重要参考资料。
总体而言,可归结为两个标准,一是内容上无错讹,二是注解上能更接近文章本义。所谓无错讹,一方面是指完整,既没有遗漏,也没有多余,这是针对书在印刷或抄写时可能在校对方面出现的错误而言;另一方面,是指书本身与原文文字符合,这是针对书的内容在传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而言。因为时间越早的版本在文字上应该越接近原书,因此,《文物法》规定,凡清乾隆六十年(1795年)以前出版的图书,都在国家法律保护之内,不得走私出口。
这里只是在时间上大致划定了一个界限,并不绝对,1795年之前的书未必便是“善本”。而在注解上更接近文章本意,则是从人们对书的内容的理解这一角度来说的。因为许多古书因成书久远,读起来文字障碍颇多,要想弄懂作者原意,往往需要借助前人注疏。比如我们现在所阅读的先秦著作,大多都需要借助汉代以来的注解。因此,这个注解的版本也相当重要。
一般而言,自然是学问越高的人做的注解越好;另一方面,那些御用文人受政治力量驱使而做的穿凿附会的解释则没多大价值。因此,注者不受政治干扰、思想独立也至关重要。除以上两个标准,也有人从印刷技术、用纸敷墨、装帧技巧等方面考虑,认为古代印刷、装帧得比较好,或者纸张、墨水精良的书也算是“善本”。这是从书籍本身的艺术性来看的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后世对善本的概念不断完善,最后形成了现在通用的“三性”、“九条”说。
三性
书籍应具备较高的历史文物性;
书籍应具备较高的学术资料性;
书籍应具备较高的艺术代表性。
九条
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;
明代刻、抄写的图书;
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、抄本;
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印的图书;
辛亥革命前,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,或有学派特点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、抄本;
辛亥革命前,反映某一时期、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、抄本;
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学者批校、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、抄本;
在印刷术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术发展的各种活字印本、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、插画的刻本;
明代的印谱、清代的集古印谱、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,有特色的亲笔题记。
相关经验推荐
- Q测量体温的正确方法都有哪些
- Q怎么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网站上查询药品
- Q怎么把新鞋撑大
- Q新手如何学会电动车?
- Q如何自动存取款机上存款
- Q宝宝发烧吃什么食物
- Q网购没收到货,但快递显示已签收了,怎么办
- Q大学生工作后自己办社保卡流程
- Q科目二考试的绝密技巧及注意事项
- Q为什么磕头虫会“磕头”?
- Q为什么翼龙能在空中飞行?
- Q为什么昆虫没有鼻子却嗅觉灵敏?
- Q长期大量喝茶,会伤肾吗?怎样喝茶才对人的身体最好?
- Q什么时候吃枸杞最好,每天吃多少粒?
- Q100元人民币在印度能买到些什么?
- Q为什么感觉半个中国的人都说四川话?
- Q婴儿抽搐症的表现大概是什么呢?
- Q如何解释“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”中的太岁?动土会怎样?
- Q俗话说:“一人不进庙,二人不看井,三人不抱树”是什么意思?
- Q你知道哪些特殊血液?有多罕见?
- Q请问豆腐乳对身体有害吗?
- Q有营养又吃不胖的坚果有哪些?
已有 3182068 位网友注册
已帮助 236366 人解决了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