蚱蜢的体色为什么会随季节而改变?

2021-09-19T17:52:23最佳经验
- 01
昆虫的体色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。这在生物学上称为保护色。昆虫有了保护色,就能与环境融为一体,有效地将自己隐藏于环境中而不被天敌发现,对自己的生存有重要意义。
春夏季节,绿油油的青草上看见的蚱蜢大都是绿色的;而到了秋天,青草变得枯黄了,蚱蜢的体色也随之变成了黄褐色。难道两者之间有着什么内在的联系吗?
原来,昆虫的体色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。例如有些同一种蝶类的蛹,在绿叶上化的蛹通常是绿色的,而在枯枝上化的蛹则是褐色的,这在生物学上称为保护色。昆虫有了保护色,就能与环境融为一体,有效地将自己隐藏于环境中而不被天敌发现,对自己的生存有重要意义。例如,一些在树上啃食树叶的鳞翅目幼虫常为绿色,这样可以减少被鸟类发现而捕食的概率。又如,生活在水里的蜻蜓稚虫,大多呈灰褐色(与泥土相似),以便隐藏在水底,既能躲避大鱼的捕食,又能捕食路过的小鱼虾。
研究发现,这种随环境变化而改变体色的性状不能遗传,它受昆虫食物中的色素,栖息环境的光照、湿度、温度、种群的密度等因素的影响,与昆虫分泌的激素有关。
有的昆虫身体上有另外一类与环境颜色形成鲜明对照的色斑,这类色斑通常为红色、黄色,鲜艳夺目,这类体色叫警戒色。保护色和拟态是为了隐蔽自己,而警戒色却是为了暴露自己,让捕食者更容易发现。难道它们不怕被吃掉吗?不用担心,很多具有警戒色的昆虫并不好吃。例如瓢虫,它们的前胸会分泌难闻且苦涩的液体,鸟类如果不小心吃进嘴里,会立即吐出来。它们红色或黄色的斑点就是要警示鸟儿“别来惹我”。再如蜜蜂和胡蜂,腹部末端都有毒针,它们黑黄相间的体色就是对来犯者的一种警示。还有浑身长满毒刺和毒毛的刺蛾幼虫,也常常拥有亮丽而醒目的体色。
相关经验推荐
- Q测量体温的正确方法都有哪些
- Q怎么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网站上查询药品
- Q怎么把新鞋撑大
- Q新手如何学会电动车?
- Q如何自动存取款机上存款
- Q宝宝发烧吃什么食物
- Q网购没收到货,但快递显示已签收了,怎么办
- Q大学生工作后自己办社保卡流程
- Q科目二考试的绝密技巧及注意事项
- Q为什么磕头虫会“磕头”?
- Q为什么翼龙能在空中飞行?
- Q为什么昆虫没有鼻子却嗅觉灵敏?
- Q长期大量喝茶,会伤肾吗?怎样喝茶才对人的身体最好?
- Q什么时候吃枸杞最好,每天吃多少粒?
- Q100元人民币在印度能买到些什么?
- Q为什么感觉半个中国的人都说四川话?
- Q婴儿抽搐症的表现大概是什么呢?
- Q如何解释“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”中的太岁?动土会怎样?
- Q俗话说:“一人不进庙,二人不看井,三人不抱树”是什么意思?
- Q你知道哪些特殊血液?有多罕见?
- Q请问豆腐乳对身体有害吗?
- Q有营养又吃不胖的坚果有哪些?
已有 836862 位网友注册
已帮助 238110 人解决了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