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湖的“眀”为什么多一横?

2021-09-14T16:11:15最佳经验
- 01
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:一是“书法无错字”,加上这一横,可增加书法艺术的美感。二是因为写于清朝,为避讳大明的“明”字,多写了一横,否则可能会有文字狱之灾。三是明同“眀”“朙”,三种写法都正确,因此“大明湖”、“大眀湖”甚至“大朙湖”,都是正确的。
关于趵突泉的“突”字少一点,大明湖的“明”字多一横的解读,济南民间通常是关联在一起的,最流行的说法是:趵突泉三股水的流势太大,把那一点给冲走了,然后流到大明湖里,所以“明”字就多出了一横……
那为什么大明湖的“眀”会多一横呢?
一、书法美感
“眀”这个字汉代就有了,这里只不过是为了书法的美感,特意加了一笔。这么做的不光是清代的书法家,其他朝代的书法作品中,也多有“眀”这个写法。下面就是历朝历代书法中出现的“眀”字。
二、文字狱
书写“大明湖”三个字的,是乾隆年间的大书法家于书佃。而正是康乾时期,文字狱确实很紧张,所以,也有可能是于书佃,本来可以写“明”的,也都写成“明”,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。然而,即便不是清代,许多字刻中也是有“眀”的。譬如现代书法家武中奇写的“明太祖之墓”:
三、通假字
“明”字最常见的有三种写法:明、眀、朙。我们现在使用的“明”字,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。《易经》里说:“日月相推,而明生焉。”“明”字出现的虽早,然而在很早以前的古代,“眀”、“朙”的写法更为常见。唐代颜元孙《干字书》中只收入“眀”、“朙”两种写法,注曰“上通下正”,即“朙”为正字,“眀”为通字。
东汉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释为:“朙,照也,从月囧。”也就是说“明”字的正式写法其实是“朙”。对于“囧”这个部首,《说文解字》的解释是:“囧,窗牖丽廔(lóu),闿明也。”“囧”与“月”组合在一起,便成了“朙”。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,即光明之意。“眀”字的产生,则是在“朙”字在篆书向隶书演变过程中出现的。隶变中,小篆“朙”字左边的“囧”讹变简化为“目”,就有了“眀”这种写法。《康熙字典》对“眀”的注释为:“古同明。田艺衡曰:古皆从日月作明。汉乃从目作眀。”
相关经验推荐
- Q测量体温的正确方法都有哪些
- Q怎么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网站上查询药品
- Q怎么把新鞋撑大
- Q新手如何学会电动车?
- Q如何自动存取款机上存款
- Q宝宝发烧吃什么食物
- Q网购没收到货,但快递显示已签收了,怎么办
- Q大学生工作后自己办社保卡流程
- Q科目二考试的绝密技巧及注意事项
- Q为什么磕头虫会“磕头”?
- Q为什么翼龙能在空中飞行?
- Q为什么昆虫没有鼻子却嗅觉灵敏?
- Q长期大量喝茶,会伤肾吗?怎样喝茶才对人的身体最好?
- Q什么时候吃枸杞最好,每天吃多少粒?
- Q100元人民币在印度能买到些什么?
- Q为什么感觉半个中国的人都说四川话?
- Q婴儿抽搐症的表现大概是什么呢?
- Q如何解释“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”中的太岁?动土会怎样?
- Q俗话说:“一人不进庙,二人不看井,三人不抱树”是什么意思?
- Q你知道哪些特殊血液?有多罕见?
- Q请问豆腐乳对身体有害吗?
- Q有营养又吃不胖的坚果有哪些?
已有 4037851 位网友注册
已帮助 264241 人解决了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