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百科知识

智囊团网智囊团网首页 > 百科达人 > 百科知识内容页

你知道甜字的由来

关于驴肉火烧甜字的由来,期待您的百科分享,希望你能感受到,我最真诚的谢意 !
luoke 2021-02-04 1250人看过 分享到微博

最后更新:2025-07-26 08:15:19原创百科

来自凤凰网https://www.ifeng.com/的优秀用户luoke,于在生活百科知识平台总结分享了一篇关于“甜字的由来天龙八部”的百科,非常感谢luoke的辛苦付出,他总结的解决技巧方法及常用办法如下:投稿:luoke

1、甜,会意字。“甜”字篆文左边从“甘”,右边从“舌”,楷书随同篆文结构,但后代多把“舌”写在左边,视作正体,这也是现代汉字的写法。“甛”字作为异体逐渐被淘汰。甜,本义是像糖和蜜的味道,与苦相对;引申义有美好、幸福、快乐等。《说文》:“甜,美也。从甘,从舌。舌,知甘者。”汉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酸甜滋味,百种千名”。

2、“甘”是“甜”的本字。甘,甲骨文字形“图A”在“口”中加一横指事符号,表示口腔、舌头所体验到的舒服、美妙的味觉。当“甘”被习惯性用于书面语境后,籀文“图B”再加“舌”“图C”另造“甜”代替。造字本义:形容词,味觉上美好如蜜的快感。有的籀文“图D”由“舌”“图E”、“人”“图F”会义。篆文“图G”基本承续籀文的字形“图B”,将籀文字形中的“图E”写成了“图H”。楷书“图J”调整左右顺序,将篆文字形中的“图K”写成“图L”,将篆文字形中“图M”的写成“图I”。“甘”作为形容词与“甜”同义,但“甘”多用于书面语境,“甜”多用于口语语境。

百科备注

如果你认同《你知道甜字的由来》实用生活指南的百科分享有价值,就请与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吧。另外,甜字的由来的百科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(尤其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未经许可,谢绝转载。

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zntw.cn/view/21/202102/2968563.html